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商业保险>>>学者论坛
对新疆寿险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邓玉政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摘要]加快新疆寿险业发展有助于新疆的建设与稳定。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为新疆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但目前也存在制约保险业发展的因素。加快新疆寿险业发展要与全疆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良好机遇,要紧密结合区情,要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立足有利于少数民族群众,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寿险工作。寿险企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新疆面积166.5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金、铜等自然资源,盛产瓜果,农、林、牧、渔发展有着很大的空间和强大的后劲,对我国军事战略和西部经济发展战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疆共计1963.11万人口。由于新疆属于多民族和欠发达地区,虽地大物博,但发展滞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我国东、中部及沿海地区相比还较低。尽管近几年加大了寿险宣传及承保力度,保险深度和密度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与保险业肩负的“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历史使命还有较大差距。



  一、2004年新疆经济与寿险业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情况



  2004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为2200.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9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人为2245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为3003.01亿元,全区储蓄存款为1534.7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7817.7元。



  (二)寿险业发展情况



  1.总保费和增长率。2004年,新疆主要从事寿险业的保险公司为5家,保费收入共计45.83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中国人寿为30.85亿元,同比增长7.62%;太保寿险为4.84亿元,同比增长15.3%;平安寿险为7.59亿元,同比下降6.3%;新华人寿为1.15亿元,同比增长94.91%;泰康人寿为1.4亿元。



  2.市场份额。全疆寿险占保险市场份额的70.59%。在寿险市场份额中:中国人寿占67.31%,太保寿险占10.56%,平安寿险占16.56%,新华人寿占2.5%,泰康人寿占3.05%。



  3.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全疆寿险保险深度为2.19%,保险密度为245元。



  4.赔款支出及赔付率。全疆支付赔款7.126亿元,赔付率为15.55%。



  从需求方面看,新疆属多民族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25%,而且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疆差距较大。北疆农牧民人均收入3563元,南疆农牧民人均收入1900元,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600多元。自我保障能力弱,少数民族群众和广大农牧区人口参保率不足10%。这部分群众已属弱势群体,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无法有效地保证为数众多的农牧区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要使这部分群众的生、老、病有所依靠,无疑需要寿险保障。目前新疆寿险的保险深度和密度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明寿险公司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新疆寿险市场供需分析



  从供应方面来看,现有专业寿险分公司5家,财产保险分公司做寿险短险业务的有6家,15家保险代理公司,中心支公司78家,县支公司301家,492个营销服务部。



  保险市场主体向多元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本形成了覆盖全新疆的保险服务网络,保险品种逐步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其保费收人数量和承保规模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特别是少数民族投保率很低。这给寿险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新疆寿险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六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描绘了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使新疆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基本改善,各项产业政策的到位为新疆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结合新疆实际,提出到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70亿元,年均增长10%的中期目标和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20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半的长期目标,并提出了实现新疆发展与稳定的四个基本保障(思想保障、政治保障、法律保障、政策保障)。这些必将为新疆经济的大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应该说,新疆已具备了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较好基础。可以预见,新世纪头20年,将是新疆持续快速发展的20年。这将为新疆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诚然,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对制约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和挑战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目前从保险行业外部环境来看,一是新疆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而且新疆各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二是全民保险意识不强,特别是各类保险知识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普及率很低,少数民族群众和广大农牧区人口参保率不足10%。从行业内部来看,一是保险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够。由于保险知识专业性太强,加之多民族地区语言文字的不同,又缺乏少数民族文字的宣传材料,给宣传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真正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保险产品不够丰富。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在这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从总体上来看,保险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险种缺乏特色和个性,不能适应多种经济区域和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尤其缺乏经济欠发达地区针对少数民族群众不同经济收入、不同需求的产品;三是保险服务不到位。各家保险公司在服务平台的构建和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开发上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公司在服务目标的追求上与业务人员在利益追求上的目的不对称,误导客户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公司不顾职业道德,相互诋毁,甚至还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四、加快新疆寿险业发展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新疆寿险业发展要与全疆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党的十六大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寿险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一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风险保障。首先必须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寿险保障达到相应的水平。新疆寿险业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是南北疆之间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城乡之间则差异更大。而且目前新疆寿险业也和全国一样,面临着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只有努力发展壮大自己,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险保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保险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在于寿险业在经营的同时所发挥出来的稳定社会的特殊功能,不管是生产经营还是人们的身体生命,应该说风险无处不在,因为大的自然灾害或家庭成员患上重大疾病导致贫困的事例屡见不鲜。这就更需要保险行业把“触角”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从产品上要开发出适应各类人群、各个不同行业的保险条款;从服务上要不断拓宽承保面,真正为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二)新疆寿险业发展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良好机遇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中之重是新疆”,必将为新疆的腾飞注入一剂“兴奋剂”,以此促进新疆经济在新世纪步人“快车道”,进而为寿险业在新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是西部大开发为新疆寿险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前10年,全疆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9000亿元。“十五”期间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00亿元。其中涉及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重点投资项目有70个,总投资在1000亿元左右,这些项目为寿险业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是西部大开发必将促进新疆人各方面观念的转变,其中包括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内地相比相对滞后,人们的消费观念淡漠,保险意识不强。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治区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这些势必会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应该说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也是新疆寿险业超常规发展的两年。2004年全疆实现寿险保费收入45.83亿元,同比增长15.7%。



  三是西部大开发必将促进新疆寿险业的内部变革。为了生存和发展,国有保险公司将进行体制改革,股份制保险公司也将不断创新经营机制,为了紧跟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各保险公司将不断创新服务,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使新疆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国有垄断产权退让,其它产权形式迅速发展,各种保险需求上升。所有这些都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业务增长点。以上这些机遇千载难逢,保险业应该紧紧抓住。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开发项目开发新产品,承担风险,减轻社会和政府压力,为西部大开发撑腰壮胆;一方面通过发展业务为西部大开发聚集建设资金,提供财政支持,实现良性循环,互为支持,共同发展。



  (三)新疆保险业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区情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特定的水土环境,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了解和掌握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结合区情,寿险业必须要与新疆自治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县域保险”的力度。



  首先,新疆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有其特殊性,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寿险业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稳定。寿险业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有着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责任,在追求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更要体现寿险业作为特殊行业的社会责任。



  其次,“农业、农村、农民”是社会和经济的基础,这一块人口多、基础薄、风险也多,而针对“三农”问题的保险却很薄弱。据社会抽样调查,全疆少数民族投保人数比例不足10%,和田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97%,而投保人数仅占总投保人数的3.2%。寿险业一定要积极开发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密切相关的寿险产品,大力开拓农村、牧区寿险市场,开发适合广大农牧民、适合少数民族群众的寿险产品,并以此扩大寿险覆盖面,分散保险风险,真正使寿险为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三,新疆寿险业目前的规模还不大,特别是与国际间相比差距很大。根据这一现实,新疆寿险业一定要有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要充分利用境外寿险尚未进疆的时间差,不断创新机制,创新活力,尽快做大做强。



  (四)新疆寿险业发展要立足服务,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寿险业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而且新疆寿险业面对的是特殊的客户群体,必须立足创新,努力打造服务晶牌,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寿险行业的服务创新,应该着重实现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跨越。



  首先,要创新服务理念。要通过有意识地培养、提炼、积累、引发和塑造体现企业自身优质服务特点的文化和精神,在寿险服务领域造就追求卓越、创造辉煌的精神优势。让所有从业人员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的一切,为了一切客户,真正把客户当上帝。各寿险公司都应树立大服务的意识,在公司上下形成一个深入人心的服务链,形成领导为员工服务,员工为保户服务,公司为社会服务的浓厚氛围。



  其次,要创新服务手段。寿险服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方面,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不断充实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像最近两年各家公司纷纷推出的客户服务专线电话、绿色使者、生日电话问候等等都是服务手段创新的成果,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发升级,要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积极拓展网上保险、电子商务和通保通赔等服务,为客户投保和理赔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服务,不断拓宽服务渠道。



  第三,要创新服务内容。要加快新疆寿险业发展,寿险公司就必须认真研究客户的需求,不断扩大服务内涵。在常规服务之外,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向客户提供风险咨询、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投资咨询、理财顾问、信息交流、法律顾问等保险责任以外的高附加值服务。像中国人寿保险新疆分公司推出的产品说明会、客户联谊会、客户需求导向销售模式、免费体检等服务内容的创新就很受客户欢迎。服务是企业的晶牌,只要把服务真正送到客户的心坎上,就一定能得到永无止境的巨大回报。



  (五)新疆寿险业的发展,要立足有利于少数民族群众



  针对新疆多民族的特点,寿险公司要从长远规划的战略角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业务。在产品上,要开发适合少数民族需求的产品;在业务管理上,要研究设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电脑程序;在队伍建设上,要建立少数民族展业团队,培养少数民族管理骨干和业务人员;在培训上,要注重建立少数民族的教师队伍,培养少数民族业务骨干;在宣传产品上,要根据不同民族印发相应的宣传单,其产品也要使用不同民族的文字。



  (六)加快新疆保险业发展,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寿险工作



  寿险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全局,与新疆社会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做好寿险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高度重视和支持寿险工作。一方面寿险业服务社会各界,涉及千家万户,寿险业的发展能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寿险市场潜在的风险如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控制,会对社会稳定造成破坏性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把加快寿险业发展,培育完善的寿险市场提到议事日程,特别要把寿险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来对待。


原载《保险研究》2006年第01期
 
更新日期:2006/3/14
阅读次数:1596
 
上一条:王和  从禽流感看我国保险制度的缺失
下一条:魏迎宁  近两年来寿险业低速增长之原因
 
 【我想发表评论】   【将文本推荐给好友】    【关闭窗口】
 
 
邓玉政  对新疆寿险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IE4.0以上800*600浏览器访问本站 
版权所有©2000: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国发中心金融保险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网站管理chinagfc@chinagfc.com
【Top】